上海电气:在可控核聚变产品方面 已参与国内外多个首台、重大类工程项目
【上海电气:在可控核聚变产品方面 已参与国内外多个首台、重大类工程项目】财联社11月17日电,上海电气在互动平台表示,上海电气在可控核聚变产品方面,已参与国内外多个首台、重大类工程项目,包括国内首个燃烧等离子体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世界上最大磁约束托克马克聚
【上海电气:在可控核聚变产品方面 已参与国内外多个首台、重大类工程项目】财联社11月17日电,上海电气在互动平台表示,上海电气在可控核聚变产品方面,已参与国内外多个首台、重大类工程项目,包括国内首个燃烧等离子体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世界上最大磁约束托克马克聚
有投资者在上证互动平台向上海电气提问:"请问贵公司有参与安徽的人要太阳核聚变项目吗?"公司回复称:"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上海电气在可控核聚变产品方面,已参与国内外多个首台、重大类工程项目,包括国内首个燃烧等离子体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世界上最大磁约束托克马克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上海电气在可控核聚变产品方面,已参与国内外多个首台、重大类工程项目,包括国内首个燃烧等离子体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世界上最大磁约束托克马克聚变实验反应堆装置国际ITER项目、全球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东方超环”、国家
10月1号国庆当天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咱们国家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也就是best装置。它的心脏部件,一个重达400多吨的杜瓦底座被毫厘不差地安装就位了。这可不仅仅是吊装一个大家伙那么简单,它意味着我们中国人朝着人造太阳的梦想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核聚变能源作为人类能源的终极梦想,正从科幻走向现实。2025年10月1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迎来重大里程碑——杜瓦底座成功落位安装,标志着这一“大国重器”正式进入主机组装阶段。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实现发电。
说实话,现在看这些顶尖科技的发展,真有点像在看科幻电影。可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一点点变成现实——不是靠魔法,而是靠硬核技术堆出来的。你可能没太注意,但一场关于未来的竞赛早就悄悄开始了。
短短几年时间,大家就已经彻底明白了任何技术都不能被人卡着脖子,无论是我们熟知的芯片,还是这里要说到的“人造太阳”。对于人造太阳来说,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是当之无愧的核心材料,如果没有它,那就造不出足够强大的磁场来约束那些温度上亿的等离子体。
在安徽合肥西北角的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施工现场机器轰鸣。10月1日,BEST建设取得关键突破,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安装,标志着这一大国重器的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那些技术含量高、效率提升大、代表着未来方向的先进生产力通通可以称作新质生产力。而6g通信和量子科技以及可控核聚变则是新质生产力排名前三的核心产业,布局其中的上市公司很多,今天就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家上市公司进行系统阐述,名单仅供参考不作投资依据。
10月28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宣布,戎利建研究员团队突破了可控核聚变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用金属基带技术瓶颈,成功实现了高纯净吨级哈氏合金(C276)金属基带的工业化制备。
核聚变 等离子体 带材 杜瓦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025-10-28 17:09 1
“终极能源要照进现实,中国这波操作太秀了!”近期可控核聚变领域传来炸裂消息: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杜瓦底座精准落位,400余吨重的核心部件安装偏差不超2毫米,标志着这座2027年竣工的“人造太阳”正式进入冲刺阶段,2030年有望点亮全球首盏聚变电
近日,外交部发言人向国际社会介绍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她表示,预计2027年竣工,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实现聚变发电的装置。
在合肥科学岛上,重达400吨的杜瓦底座缓缓降落,激光跟踪仪确保其毫米级精准定位——这不仅是工程学的奇迹,更是一个国家向终极能源发起的冲锋号角。
这个底座重量在四百多吨,算是整套装置的根基,落好位以后,整个工程才好往下走。打个比方,就像盖房子先把地基弄实了,下面的墙和屋顶才能放心搭。对团队来说,这一步不是小动作,它把很多纸上谈兵的设计变成了现实里的承重点。
位于我国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近日取得关键突破,引发广泛关注。“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精准落位安装,标志着该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也意味着我们离“人造太阳”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尤其是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的加速推进,绝非单纯的科技里程碑——它正撕开“终极能源”的序幕,有望重塑全球能源格局,掀起新一轮经济与投资浪潮。
合肥BEST装置杜瓦底座刚完成精准落位,标志着全球首个可实现聚变发电的工程正式进入主机组装阶段——2027年发电的目标,让曾被视作"50年后科幻"的可控核聚变,成为近在眼前的产业风口。国际上,美国CFS、Helion Energy融资均超20亿美元;国内,BE
在人类探索清洁能源的漫长征程中,2025年10月27日注定将成为载入史册的一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向世界郑重宣布,由中国自主研制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于2027年竣工,这将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实现聚变发电的装置。当杜瓦底座在安徽合肥的主机大厅精准
10月的成都刚过桂花季,一场全球能源圈的大会把整个业界搅得热气腾腾。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期间,《成都声明》落地,展现中国在聚变产业领域的鲜明态度的同时,也让大众知晓,中国聚变产业早已不是“永远差20年”的传说,而是已经真刀真枪摸到了商业化的门槛。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0月25日向国际社会宣布,中国正在建设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竣工,并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实现聚变发电的装置。